目录
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
“圣之时者”与历史地思——马克思与儒家在运思方式上的契合何中华;5-9+2+157
“西来意”与“东土法”:中国文化关键词研究的思想资源及本土实践袁劲;10-17+157
“中国民歌学”理论建构刍议周玉波;18-31+157港台及海外中国学研究
作为审美价值的“苦”——周作人的“生活之艺术”伊藤德也;王雨舟;32-40+157
高罗佩与公案小说的再创造黄运特;41-54+157
关于李冬木译、芳贺矢一著的《国民性十论》坂井健;张宇飞;55-58+158历史研究
中华文明史的玉器时代与王权起源李秀强;59-65+158
欧阳修(歐陽脩)的名字——一个亟应约定的用字规范问题倪志云;66-80+2+158
略论义和团运动时期山西事件的学界书写和民间网络书写陶飞亚;赵碧芳;81-90+158-159经济学研究
区块链技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文丰安;胡洋洋;91-98+159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要素流动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廖红伟;宫萍;99-109+159
网络借贷行业协同治理研究杨杨;冯素玲;110-117+159教育学研究
教学技术的价值悖论及其人文规约付强;118-127+159-160
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档案编研服务创新探讨叶春岐;吕文华;刘海凤;128-132+160
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路径研究王笑寒;133-138+160社会学研究
后单位社会的住房保障与政府能力建设武中哲;李素梅;139-145+160
警察角色定位的理论检视与属性分析马顺成;146-156+160
《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残疾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研究》述评梁丽霞;161